你的民主,一票值多少錢?自1989年設立選舉補助款制度以來,國庫已耗費近220億補助候選人與政黨。龐大選舉補助款「淹腳目」,誰是最大贏家?
《P#新聞實驗室》從中選會資料庫調閱出橫跨25年、21場選舉,一共6萬6千餘筆候選人及政黨的補助款資料,帶你一窺選舉補助款與台灣選舉文化環環相扣的關係。
2020, 你的一票要投給...
蔡英文累計補助款:元
補助款,與我何干?
台灣每隔一兩年就有一場選舉,無論候選人、政黨高票拿下戰果或敗北,只要票數超過一定門檻,一張個人選票能換得30元、一張政黨票就價值50元。
回顧2016和2012兩次總統選舉,當時落敗的朱立倫和蔡英文仍從國庫分別拿走了1億1440萬和1億8280萬。換句話說,即便落選,政黨推出候選人參選就可能有好處可拿。
根據《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》規定,總統候選人所獲得的補助款由其所屬政黨領取,亦即我們每投一票不僅影響元首人選,也牽動政黨間的利益分配。
然而,多數民眾仍不知道有補助款制度的存在。「比較少民眾知道他們有繳稅給政府去做公費選舉或政黨補助,知情、有警覺性的人還不是那麼多。」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(以下簡稱選研中心)研究員游清鑫指出,隨著如今政黨參政、參選人數增加,連帶著補助款越發越多,當今的政治人物就有義務將制度放上檯面檢視、探討。
誰拿最多選票補助款?
4億8千6百萬
4億2千萬
3億8千3百萬
2億8千2百萬
2億8千1百萬
2億2百萬
1億9千1百萬
1億7千4百萬
1億2百萬
9千萬
哪個政黨拿了最多補助款?
為什麼有選舉補助款?
「早期補助款制度和台灣政治經濟發展有很大的關係。」游清鑫表示,要談選舉補助款制度必須追溯到30年前,時值解嚴初期,國民黨仍處於一黨獨大階段。隨著民主化呼聲日漸升高,加上前總統李登輝有意扶植黨外勢力、台灣經濟穩定成長等,為補助款制度的催生奠下基石。
當時非國民黨的政治團體被歸類為「黨外」,即便如民進黨剛成立初期就擁有30%左右的支持度,在財政方面亦只能倚賴捐款,更無法與當時家大業大的國民黨匹敵。
台聯前立委周倪安回憶,李登輝曾透過關係想私下幫助民進黨,「但民進黨過去在黃信介主席時代也滿剛硬的,不願意接受。」周倪安說,後來李登輝下令國民黨黨團將補助款寫進《選罷法》。這讓當時的黨外勢力獲得第一口生存的空氣,也間接讓民進黨茁壯,成為如今國會席次過半數的執政黨。
民進黨在1997年縣市長選舉拿下12個縣市,得票率首度超越國民黨,從黨外勢力成長為不容忽視的黨團。
(攝影/劉咸昌、公視資料照片)
透過國家財政補助去讓非國民黨人士獲得參政機會,聽起來是國民黨搬石頭砸自己的腳,不合情理,不過游清鑫認為,「但當時選舉國民黨是佔上風的,這對黨的財政有利,再來這是社會(對民主化)的要求,它沒有理由不接受。」
於是台灣借鑒西方的「公費選舉」制度,先補助個別候選人,後增列政黨補助金,一方面降低倚賴財團、地方派系金援對國家選舉的影響,也為台灣邁入健全政黨政治的未來鋪路。
不過眼見選票補助金額一再翻倍,政黨補助款門檻下修之路卻阻礙重重,近年台聯、時代力量等小黨也質疑這項法條已淪為藍綠兩大黨的自肥條款,其實不利於小黨生存,無法讓多元意見進入國會。
猜猜看,有多少政黨拿過補助款?
事實上,歷年來只有六個政黨成功拿到過政黨補助款。
各黨能夠拿到的補助款比例相當懸殊。
其中,民進黨領到的補助款逐年增加,而2000年國民黨大敗後,每年能領的補助款起伏不定。親民黨、台聯、新黨趁勢竄起,分走一杯羹。
而 2016 年政黨輪替後,小黨勢力變化,時代力量創黨即拿到補助款,也讓台灣政黨政治的色彩更加多元。
一票總統、一票立委,再一票選政黨。手中的三張票價值110元,你都決定好了嗎?
政黨補助款門檻在2017年下修到3%,成為近年最低紀錄;而今年搶食不分區的政黨創下19組新高,你手中的票,將決定新一輪台灣政黨生態。
政治人物公跨麥
2020年總統大選來臨之際,中選會和內政部已編列好13億7817萬的補助款,這筆預算也將由各方勢力分食,牽動台灣政壇未來四年的此消彼長。
這筆選舉財,他們到底是怎麼看待?怎麼花?《P#新聞實驗室》邀請各黨團、候選人現身說法!
我加入選舉,就是為了30元的補助款,我不諱言,這就是一個選舉花招。 從一開始參...
妳說我們是不是靠這個來補貼?我認為不無小補。 據我的了解,選一次議員大概要花五...
正副總統、區域立委及縣市首長候選人的補助款,黨中央會留三分之一作為營運之用,剩下...
選舉補助款是事後補助,但你拿到是真的用來補貼選舉嗎?我們的區域候選人可能會有這個...
我們在2012到2016年有5800多萬再加上其他捐款,你會用在人事費、租房子,...
...